在宅考察心得系列
面對生老病死,我們需要更多小而美的居家護理所
文/張凱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日本在宅醫療體系中,護理師是主角。如果用棒球隊來比喻,護理師是投手,是聯絡、執行整個照護計畫的主角,而醫師只是在場下的教練,做大方向的指示以及承擔最後的責任。
相信嗎?在日本的居家護理師,平均只照顧不到20名個案。而在台灣,一人「照顧」50名個案是稀鬆平常的事。
造成這麼大的差別,在於日本在宅醫療體系中,護理師是主角。如果用棒球隊來比喻,護理師是投手,是聯絡、執行整個照護計畫的主角,而醫師只是在場下的教練,做大方向的指示以及承擔最後的責任。所以在日本,居家護理師家訪時最常做的事情,是觀察病況變化、執行醫療處置(指導服藥、灌腸….)以及復健。這樣的服務品質其實已和醫院病房的白班護理師工作非常相似,所以一般的居家護理所,平均有6.7名正職人員、照顧71名個案,換算下來平均一人僅照顧11名個案,一個月需要出勤70次。
算起來出勤次數似乎不多,但護理師還要負擔其他的工作。除了要跟案家溝通照護的目標以外,還要與各式各樣的單位人員溝通聯絡,例如介護保險(相當於長照保險)照管專員、日照中心、輔具中心、政府部門,甚至在重症兒童部分,還有兒童早療、諮商等,可說需要聯繫的項目包羅萬象。
日本目前有將近10000間居家護理所,台灣目前僅有538間,以人口計算,台灣還需要三倍的居家護理所出現,作為在宅醫療的支柱。
今日講者太田秀樹醫師強調,在生老病死中間,我們忽略了中間有一大段、約長達十年的失能期。過去的健康照護系統沒有辦法因應這段虛弱失能的生命過程,而在宅醫療正是為了改善這現象而生。會談中他分享了許多炫目的儀器,輕便的呼吸器、X光設備、攜帶式超音波,讓在宅醫療的照護品質已不比大部分的醫院治療遜色。然而,家不只是病房而已,在宅醫療的核心精神仍是支援個案、讓其有尊嚴地生活、並在生命末期平順離世。
撰寫日期:2018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