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社區防疫始於家庭防疫!
本會結合全國各地醫療、照顧服務、社會福利、公共衛生等領域之從業人士、長期致力在宅醫療的各類型推廣工作。台灣政府已於2月27日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代表下一個階段的防疫挑戰更為險峻,全體國人絕對不能輕忽。
余尚儒理事長認為,「疫情將從『境外阻絕』到進入『社區防疫』,『前線戰』轉變為『總體戰』。」本會有責任就「在宅醫療」的實務獨特性、「跨專業」的共事(享)模式之基礎上,支持政府政策與醫事人員的防疫行動,拋出「新興傳染疾病」於在宅醫療的積極主張。
此時,本會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邀請家庭醫學科醫師的余尚儒理事長、黎家銘常務監事以及張凱評秘書長、本會監事鄭維理內科醫師、本會理事張欽凱復健科醫師、本會理事楊玲玲呼吸治療師、本會理事柯宏勳職能治療師、本會監事黃雅萍護理師、本會副秘書長李懿軒藥師等人,向社會大眾提出誠懇的呼籲,邀請國人持續為全體醫事與第一線防疫人員加油;另外,也不忘向專業人士提出誠懇的建言,表達本會和全體醫事、第一線防疫者站在同一陣線。
※ 余尚儒 理事長 (都蘭診所 所長)
社區防疫始於家庭防疫,防疫不分國籍、種族。
為避免家庭照顧者出入醫院,增加家庭感染風險,本人建議開放健保居家醫療個案的主要照顧者,可以直接在家看診,或遠距看診。
目前長照2.0接受失能者家庭醫師方案的家庭,應該比照辦理。此外,政府應主動提供多國語言防疫資訊給居家團隊,以便進行居家衛教,特別是外籍照顧者。
※ 楊玲玲 理事 (好康居家呼吸照護所 負責人)
以居家醫事機構立場,建立新型冠狀肺炎的防疫防護之家訪:
一、家訪前,個案及家庭同住者之TOCC評估。建立停訪轉診流程機制。必要時,採遠距視訊評估,線上諮詢觀察紀錄。
二、呼吸照護:
(一) 噴霧治療(SVN/MDI)藥物,盡可能調整為口服取代。減少大量氧氣噴霧治療(即氧氣之LVN),以NC取代。
(二) 呼吸器相關設備,落實每日清潔,每週消毒,過濾器防護與更換。
三、居家訪視防護:
(一) 個人洗手(進出案家)、口罩(家訪全程)、護目鏡(家訪全程)等工具。
(二) 用品消毒:用品使用前後,除案家可以酒精,辦公室內也可以安排空間「紫消」:家訪檢測用品,頻率:依項目每日/每週/必要時。
(三) 減少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四、居家醫事機構,落實防疫家訪前評估;家訪時的防護,家訪後的清消,建立防疫家訪、諮詢、遠距、轉診機制。居家復能,多腹式呼吸運動,合宜氧療及噴霧,呼吸器週淨濾,設備日清消,環境要通風。確保照顧者、個案、醫護人員,家訪之防疫防護。
五、建請政府主責部門於疫情時期:設有醫事機構的專責聯繫和通報窗口、提供居家醫事機構足夠的防疫護具、建立居家醫事機構之遠距及臨訪診療機制。
六、腹式呼吸肺擴張,咳嗽遮掩有防護。
潔淨空氣與環境,接觸把手常清消。
如需呼吸道用藥,少選噴霧多口服。
呼吸復能和運動,多選通風優良處。
適時洗手、適戴口罩,防疫防護你和我!
※ 柯宏勳 理事 (延希工作室 執行長)
一、針對疫情越來越多個案不方便出門,居家的生活安排與支援更顯得重要。
在個人衛生、盥洗、消毒等程序上,失能個案也許需要適當的輔具、操作流程方式的調整、環境的改造,以支援自我防護。
二、致社會大眾:由於防疫需要,個案非必要少到醫院或群聚,建議更可以藉由在居家執行個人衛生、消毒、以及日常生活活動的過程,落實生活復能的精神,有問題可尋求居家職能治療的協助。
三、致專業者:由於防疫需要,個案會減少到醫院或參與社區活動,建議此時更可以藉由在居家執行個人衛生、消毒、以及日常生活活動的參與過程,落實生活復能的精神。
四、失智的個案,最近失智協會也有擬定準則,需考量認知狀態,戴口罩、洗手的特別引導方式,無法外出參與活動,居家的個別活動設計與安排,才能舒緩因在家時間加長的情緒問題行為,以及照顧者的支援!
※ 張欽凱 理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 主治醫師)
一、考慮調整aspiration pneumonia risk(吸入性肺炎風險),以及有呼吸器的案家的診療診療順序。
二、醫事人員診療結束後直接回診所,避免在密閉擁擠空間用餐。
三、部份日本的在宅醫療,減少護理師和醫師一起出診。
四、有自備交通工具的話,建議不要搭大眾運輸工具。
※ 黎家銘 常務監事 (台大北護分院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一、疫情傳播期,居家個案發燒的處置,需要配合政府最新「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而改變流程。
二、提供案家居家防疫的正確知識,減少個案與照顧者的焦慮,並減少他們被感染的機率。
三、在符合相關法規下,以遠距醫療協助居家看診。
四、提供適當的防護工具,確保提供居家醫療與服務工作人員的安全。
※ 黃雅萍 監事 (旺福居家護理所 負責人)
一、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主,隨時了解疫情並主動配合政策執行及宣導防疫的正確知識。
二、疫情中心應提供適當的防護工具,確保提供居家醫療護理與服務工作人員的安全。因為,居護的防護物資不如醫院齊全及補助購買費用。
三、建立跨團隊間互相支援及分流,以因應社區傳播時人力不足之應變。
四、於案家服務過程中應減少不必要暴露或時間,故應停止在案家打開筆電、插3G網卡連線、讀卡機連線、拿個案健保卡、插讀卡機刷卡、入帳再上傳健保網。不應為了入帳而藐視專業人員生命權及工作權。
五、病原、傳染途徑、宿主三大傳染循環路徑,對於失能、老衰者由在宅醫療或居家護理提供醫療照護服務,是阻斷傳染途徑的好方法。
※ 鄭維理 監事 (萬華衛康內科診所 負責人)
目前機構院民們的家屬害怕去醫院門診,開始請巡診醫師開處方籤、給藥,這也是居家醫師整合藥品的好機會,可以請居護所主動提供相關資訊給案家,與有能力、有意願的基層醫師合作。
※ 張凱評 秘書長 (台北都蘭診所 所長)
一、需要住院的輕症新個案,仿照在家住院模式:
目標為建立醫院—在宅醫療診所—居護所的合作醫療網
醫院:發揮垂直轉銜照護功能,在急診或病房之輕症(非武漢肺炎)住院個案,儘早出院在家治療(遠距會診)。
在宅醫療診所:接受醫院轉銜,執行遠距與居家查房。
居護所:與醫院或診所配合,若是需要給予靜脈注射藥物,透過醫師給予醫囑執行,一天一次。
二、失能非感染個案:
發展在地醫療照顧密切合作的體系,即早發現,及時居家醫療,減少住院。
建立A、B單位與家庭醫師或有意願的診所簽約,發展A、B單位之合作醫師(B2B),一方面醫師協助A、B單位服務者成為健康或醫療見守員,由合作醫師作為後援,一方面定期由合作醫師與A、B單位討論個案,發展虛擬查房,一方面合作醫師可及時遠端連線,若是在案家服務時發現個案狀態有異,可與合作醫師遠端連線請教。
※ 李懿軒 副秘書長 (藥師)
隨著亞洲疫情失控,台灣的防疫更是上緊發條,需要居家檢疫、隔離與篩檢疑似個案的壓力也逐漸升高。此時更是台灣醫療每一個環節,確實扮演好本來的角色的時機。社區醫院、基層診所照顧社區的慢性病民眾,社區藥局提供便利的領藥服務。讓有醫療需求的人可以分流,讓大醫院的資源可以充分的留給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