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最後一哩有多長?從AD啟動談在宅住院與善終
病主講堂「核心講師暨ACP資格人員回訓課程」
課程時間:1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14:00-16:40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YXda9n
方 式:實體(限額40名)/線上
學 分:安寧
課程聯絡人:張管理師 [email protected]
主辦單位:台北市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課程名稱:最後一哩有多長?從AD啟動談在宅住院與善終
病主講堂「核心講師暨ACP資格人員回訓課程」
課程時間:1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14:00-16:40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YXda9n
方 式:實體(限額40名)/線上
學 分:安寧
課程聯絡人:張管理師 [email protected]
主辦單位:台北市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2023「世界在宅醫療大會」
WHAHC 2023 報名開放中 2023.3.30(四)~4.1(六)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會員報名優惠 https://whahc.kenes.com/register/
歡迎踴躍參加World Hospital At Home Congress https://whahc.kenes.com/
|時間:2023.3.30(四)~4.1(六)
|地點:西班牙巴塞羅納
|徵稿:2022.9.20(二)截止 https://reurl.cc/RX0n2n
|早鳥報名:2023.1.16前
如有參加問題請洽 WHAHC 2023 https://whahc.kenes.com/
超音波是醫師診斷的重要工具,在宅醫師常需使用超音波進一步診斷與治療,相關應用在甚廣。本課程特聘於頸動脈及肌肉骨骼超音波專精之講師,採分組少人制教學,針對常遇到的症狀進行介紹,並實地操作指導,加強醫師超音波操作能力。精彩可期,歡迎有興趣的醫師們報名參加!
指導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協辦單位:都蘭診所
詳細資訊請見海報及報名表
https://forms.gle/9QzUjyWB5uwdtdun7
呼吸照護是在宅醫療最常見的照護議題之一。為了推廣在宅住院模式及提升醫護人員技能,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特別舉辦成人居家呼吸照護工作坊,針對在宅醫療常遇到的呼吸系統照護進行主題性應用說明,更由講師實際操作與指導。歡迎有興趣的醫事人員報名參加!兩場的工作坊皆包含實作課程,詳情請見附件課程表。
111年7月16日(六) 09:00-17:00居家醫療”成人”呼吸照護工作坊
111年7月17日(日) 09:00-17:00居家醫療”小兒”呼吸照護工作坊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合辦單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協辦單位:都蘭診所、維揚診所、育睿診所、行一診所、好康居家呼吸照護所
我要報名7/16(六)成人呼吸照護工作坊>>https://forms.gle/dBafZaTjNCUJcbHYA
我要報名7/17(日)小兒呼吸照護工作坊>>https://forms.gle/qrydbzpphiwFkMtq6
超音波是醫師診斷的重要工具,在宅醫師常需使用超音波進一步診斷與治療,相關應用在甚廣。本課程特聘於頸動脈及肌肉骨骼超音波專精之講師,採分組少人制教學,針對常遇到的症狀進行介紹,並實地操作指導,加強醫師超音波操作能力。精彩可期,歡迎有興趣的醫師們報名參加!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協辦單位: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晴美自由診所、都蘭診所
詳細資訊請見海報及報名表
我要報名>>https://forms.gle/XN8Lh3AFj9z8pUq9A
▶️ 時間:
5/20(五) 14:00-16:00
▶️ 講座研討分享內容:
一、日本預立醫療諮商(ACP)V.S.台灣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
二、日本《認知症者日常生活與社會生活的意思決定支援指南》之研討
▶️ 報名方式(請擇一):
1. 點選報名網址報名:https://reurl.cc/552raR
2. 電洽窗口或掃QR code報名
(報名後將收到手機簡訊通知是否報名成功,活動前一天將寄發簡訊提供線上會議室連結資訊。)
▶️ 聯繫窗口:
1. 黃小姐0973-701-732 / (02)3366-1845
2. 張小姐(02)3366-1261
▶️ 報名截止:
1. 截止日期:5/13(五),報名成功後將以簡訊通知。
2. 人數額滿為止(線上會議室最多只能容納100人)
▶️ 詳細資訊請見海報中說明
承辦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責任安寧終老計畫
過去兩年,突如其來的一場全球流行病讓人與人失去了連結,全球安全系統面臨艱鉅挑戰,人心流離失所;話語權被極權者和有心人把持,各種未經消化的真相與不實資訊廣泛而迅速地朝我們席捲而來。此時此刻,我們最需要的是打破藩籬的對話,一同找回事件的意義。
成大不分系吳易叡老師發起「X 對談(X-Dialogue)」,將於2022年4到6月間舉辦三場跨領域對談講座,迎接後疫情時代的不確定性。在對談中,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實務工作者互相詰問,追索彼此的學思歷程、研究旨趣和工作內容,反思與我們生活世界緊密相關的重要議題。
本活動以線上直播進行,邀請您一同雲端與會,現在就立刻報名!
活動網站: https://nckuxdialogue2022.ucraft.site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u3rQ5Z6TBj5nszRn6
資料出處:康健編輯部
作 者:鄧桂芬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居家醫療(又稱在宅醫療)的需求逐年增加,健保署「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劃」的收案人數6年來增加近10倍!但是該如何找到提供居家醫療服務的照護團隊呢?會不會有服務,卻看得到、吃不到?
早期的台灣本來就有居家醫療,特別是交通不便的山區和偏鄉,因為民眾就醫不便,醫師便會離開診所,進到病人家中提供醫療服務。不過隨著交通發達,醫療院所也愈開愈多間,居家醫療的需求量就跟著降低。
隨著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居家醫療的需求又日益增加。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常務理事、宜蘭羅東維揚診所院長陳英詔解釋:「當長輩有醫療需求,但孩子工作忙碌,長輩又無法自行到醫院,沒人幫忙下,居家醫療的需求就出現了。」
陳英詔舉例,臨床上常見老病人長年到某家醫療院所看診,看了10~20年的病以後,換成兒女推輪椅帶他來診間,「後來,醫師就只看得到老病人的健保卡了,因為老病人早就已經衰弱地走不出家門。」
※欲詳讀內文請點選友善連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5707
By C.D.C., U.S.
翻譯:黃全賢 校稿:施至遠
Source: https://www.cdc.gov/vaccines/covid-19/clinical-considerations/homebound-persons.html
引言
關於居家個案接受 COVID-19 疫苗接種有以下獨特的挑戰:確保適當的疫苗儲存溫度、處理和管理,以及確保安全有效的疫苗接種。 居家個案包括那些需要他人幫助或需要拐杖、助行器或輪椅等輔具才能離開家的人,或者他們的醫療服務提供者認為如果他們離開家,他們的健康或疾病會變得更糟,以及他們通常也沒有出門。
以下訊息針對在家中或小型機構(例如,住宿型機構、團體家屋)裡接種疫苗的個案,提供了有關疫苗管理和疫苗接種的指引。
培 訓
醫療專業人員必須接受培訓以有效滿足其角色的需求。且培訓必須持續進行,因為新的 COVID-19 疫苗可能陸續問世,疫苗接種建議也會隨著我們對疫苗更多的了解,與改進疫苗接種流程而改變。除了醫療專業人員外,醫療相關行政人員也需要進行培訓,取決於他們參與疫苗接種活動的層面。
每種 COVID-19 疫苗產品的儲存、處理、準備和管理指南各不相同,管理 COVID-19 疫苗的醫療專業人員應了解其相關要求和最佳的執行方式。醫療專業人員和行政人員應熟悉其機構中庫存的COVID-19 疫苗產品。 接受交付疫苗以及處理疫苗的非臨床工作人員也應接受疫苗儲存、需求管理以及最佳執行方式的培訓。 CDC 的 COVID-19 培訓和教育網頁(https://www.cdc.gov/vaccines/ed/index.html)概述了培訓相關要求和建議。
同時,針對具有特殊需求人員的培訓也很重要,例如盲人或有視力障礙的人; 聽障者或有聽力障礙的人; 與導盲犬、緝毒犬等一起工作的人; 以及具有各種語言、身體、社交或感官需求的人。
為居家個案接種COVID-19疫苗前的計劃
為居家個案接種COVID-19疫苗的提供者應仔細預先計劃,以了解他們如何最有效地防止疫苗浪費,並通過以下方式確保安全且有效的疫苗接種:
1. 盡可能準確地估計所需的COVID-19疫苗劑量。 提前聯繫居家個案或其照顧者,了解接種意願,以確定需要的疫苗劑量。 規劃每瓶裝中的所有劑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疫苗劑量的浪費,例如擬定為照顧者或家中其他成員接種之應變計劃,以避免浪費疫苗。
2. 以各種型式提供訊息(例如:手語、方言、點字、大的字體、低識字需求、帶有圖片或視覺提示的素材)。
3. 制定交通計劃以確保在有效的時間範圍與不同溫度下使用疫苗,包括需考量疫苗接種前的準備時間和疫苗接種後的觀察時間。
4. 當疫苗從醫療院所設施中取出後、運送過程中到接種疫苗等過程,我們需確保做好維護、監測和記錄疫苗的溫度。
儲存與搬運
機構內
遵循合適的疫苗儲存和管理執行指引(https://www.cdc.gov/vaccines/hcp/admin/storage/toolkit/index.html)。
CDC 要求 COVID-19 疫苗接種者達到以下六點:
1. 有明確的書面、詳細和最新的儲存和管理標準操作程序。
2. 指定一名主要疫苗管理專員和一名職務代理人 。
3. 使用專為儲存疫苗設計或藥品級的冷藏或冷凍裝置。
*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將任何疫苗存放在家用式或酒吧式冰箱/冰櫃中。
4. 使用數位電子溫度計來監測疫苗儲存單位的溫度。
5. 每天檢視與記錄溫度在正確的溫度日誌上。
6. 當疫苗和稀釋劑送抵時,應立即在建議的溫度下解封、記錄並儲存之。
更詳細的指南可在 CDC 的疫苗儲存和管理工具包 pdf 中找到。(見附件一)
運送過程
運送疫苗時,請遵循以下正確儲存和管理的指引與做法。
1. 遵循特定疫苗產品的運送指南。
2. 使用攜帶式疫苗冰箱或合格包裝運輸疫苗。專為疫苗運輸而設計的軟質容器也是可以接受的。
*合格的疫苗冷藏容器包括一個容器和專門設計用於包裝運輸疫苗的用品。合格的疫苗冷藏容器不需要電源,並且在受控條件下通過實驗室測試“合格”,以確保它能夠在設定的時間內達到並維持所需的溫度。
*請勿使用市售的保冷袋或冰桶,因為它們的隔熱性較差,而可能會受到室內或室外溫度的影響。
3. 應使用數位電子溫度計來監測疫苗冷藏的溫度。並將探針放在疫苗附近。
*最好使用帶有外部顯示溫度的電子數據記錄器,可以讀取最小和最大(最低&最高)溫度。 這種類型的電子溫度計可允許在不需經常打開運輸容器的情況下,來檢查疫苗的溫度。
4. 記錄運送開始、每次打開容器以及返回機構時的最低&最高溫度。
*每次溫度讀數都應記錄在溫度表中。
5. 如果冷鏈維持在建議溫度下,即便開封過的疫苗也可以由同一名醫療專業人員從一個案家運送到另一個案家。 但是,若開封過的疫苗不得由醫療提供者傳送到另一位醫療提供者,或是跨州(縣市)運送。
6. 額外的運送指引:
*如果使用公司或個人車輛,只能在乘客車廂內運輸疫苗(而不是在後車箱內或車斗上,可能會太熱或太冷)。
*將運送容器直接移到已經處於舒適溫度(既不太熱也不太冷)的車輛上。
*使容器遠離陽光直射。
*仔細地包裝零散的疫苗瓶以防止它們在運送過程中撞破。
*切勿將容器無人看管地留在車內。
7. 攜帶混合和注射疫苗所需的適當用品,包括稀釋劑和混合用品(如果需要)、注射針頭/注射器、無菌酒精棉、適當的尖銳物品丟棄設備、注射前須評估的禁忌症和預防措施的清單,以及提供緊急使用授權(EUA)說明書給接種者和主要照顧者(附件二)。
8. CDC 建議用小瓶(vials)運送疫苗。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唯一的選擇是用預先抽取疫苗的注射針筒運輸疫苗。美國藥典包括在 COVID-19 疫苗工具包:醫療保健從業者的操作注意事項中的注射器中運送預製疫苗的指南(附件三)。
可以在 CDC 的疫苗儲存和管理工具包,COVID-19 疫苗附錄pdf檔中找到運輸疫苗的指引(附件四)。
疫苗管理
疫苗接種含括一系列的行動規劃:評估病人疫苗接種狀態已決定是否需要注射、篩查禁忌症與注意事項、教育病人、正確準備與接種疫苗,以及記錄接種的疫苗。
1. 應按照下述無菌技術準備和施打疫苗。在指定的、乾淨的藥物準備區準備注射相關備品,該區應遠離任何可能的污染源,包括水槽或其他水源。 請記住,水可以水滴模式飛濺或擴散至距離水槽超過一公尺處。 此外,任何可能與血液或體液接觸的物品,例如處置時使用的染污設備,都不應該在藥物準備區域。
2. 為每位接種者提供一份緊急使用授權(EUA) 情況說明書(輝瑞、 Modern、Janssen或AZ)(附件五六七)給接受者和/或主要照顧者。
*V-safe 是一種智慧型手機可使用的工具,它使用簡訊和網頁調查為 COVID-19 疫苗接種後提供個人化的健康檢查。通過 V-safe,接種者可以快速告訴 CDC 您在接種 COVID-19 疫苗後是否有任何副作用。 根據接種者的回覆,CDC 人員會致電給接種者關心接種後的不良反應。
3. 在接種疫苗前詢問此人是否有任何問題或疑慮,並酌情予以回答。
4. 雖然政府沒有要求記錄接種者知情同意(或授權與醫療代理人一起工作的人),但最佳做法是在病歷中記錄接種者同意/授權。
5. 在接種疫苗之前,篩檢接種者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項(COVID-19 疫苗接種前檢查清單)(附件八),即便您正在接種第二劑疫苗,因為接種者的健康狀況或關於接種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項的建議可能會有變化。
有關更多信息,請參閱目前在美國授權的 COVID-19 疫苗使用的臨時臨床注意事項中的使用 COVID-19 疫苗的臨時臨床注意事項(附件九)。
6. 對於接種疫苗後可能有較高過敏反應風險的居家個案(即因任何原因接種過疫苗或有過敏反應史的人),需考慮假若他們接種疫苗後出現過敏反應,是否可以在及時獲得醫療照護的環境中接種疫苗。如果居家疫苗接種是這些人的唯一選擇,並且經風險評估確定疫苗接種的好處,大於過敏反應的潛在風險,則居家疫苗接種提供者應該能夠處理過敏反應。 這包括適當的篩查; 接種後的觀察、相關藥物和用品準備、 醫療照護人員具備識別和治療過敏反應的資格;以及在該地區聯繫和提供緊急醫療服務的能力。
在接種疫苗時,COVID-19 疫苗接種提供者應至少備有 3 劑腎上腺素。 CDC 目前建議在接種 COVID-19 疫苗後,沒有其他接種禁忌症的人在以下時間內進行觀察:
*30 分鐘:過去有任何嚴重程度的立即過敏反應史(注射後4小時內)的人,以及因任何原因有過敏反應史的人。
*15 分鐘:所有其他病人。
7. COVID-19 疫苗接種提供者必須在接種後 24 小時內在其醫療記錄系統中記錄疫苗接種情況,並儘最大努力盡快向轄區相關係統(即免疫資訊系統)報告接種數據,最遲不晚於給藥後 72 小時內。
8. 接受 COVID-19 疫苗接種後發生的不良事件必須報告至疫苗接種異常事件報告系統 (VAERS)。 FDA 要求疫苗接種提供者報告疫苗接種錯誤、嚴重不良事件、多系統發炎症候群以及在 EUA 下接種 COVID-19 疫苗後導致住院或死亡的 COVID-19 病例。 鼓勵報告其他具有臨床意義的不良事件,即使尚不清楚是否為疫苗引起的不良事件。在線上完成並向 VAERS 提交報告(附件十)。
9. 為防止浪費疫苗劑量,在適當情況下並經司法管轄區批准,鑑於主要照護者和家庭成員的高暴露風險,醫護人員可以為其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