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最後一哩有多長?從AD啟動談在宅住院與善終
病主講堂「核心講師暨ACP資格人員回訓課程」
課程時間:1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14:00-16:40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YXda9n
方 式:實體(限額40名)/線上
學 分:安寧
課程聯絡人:張管理師 [email protected]
主辦單位:台北市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課程名稱:最後一哩有多長?從AD啟動談在宅住院與善終
病主講堂「核心講師暨ACP資格人員回訓課程」
課程時間:1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14:00-16:40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YXda9n
方 式:實體(限額40名)/線上
學 分:安寧
課程聯絡人:張管理師 [email protected]
主辦單位:台北市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2023「世界在宅醫療大會」
WHAHC 2023 報名開放中 2023.3.30(四)~4.1(六)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會員報名優惠 https://whahc.kenes.com/register/
歡迎踴躍參加World Hospital At Home Congress https://whahc.kenes.com/
|時間:2023.3.30(四)~4.1(六)
|地點:西班牙巴塞羅納
|徵稿:2022.9.20(二)截止 https://reurl.cc/RX0n2n
|早鳥報名:2023.1.16前
如有參加問題請洽 WHAHC 2023 https://whahc.kenes.com/
超音波是醫師診斷的重要工具,在宅醫師常需使用超音波進一步診斷與治療,相關應用在甚廣。本課程特聘於頸動脈及肌肉骨骼超音波專精之講師,採分組少人制教學,針對常遇到的症狀進行介紹,並實地操作指導,加強醫師超音波操作能力。精彩可期,歡迎有興趣的醫師們報名參加!
指導單位: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協辦單位:都蘭診所
詳細資訊請見海報及報名表
https://forms.gle/9QzUjyWB5uwdtdun7
呼吸照護是在宅醫療最常見的照護議題之一。為了推廣在宅住院模式及提升醫護人員技能,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特別舉辦成人居家呼吸照護工作坊,針對在宅醫療常遇到的呼吸系統照護進行主題性應用說明,更由講師實際操作與指導。歡迎有興趣的醫事人員報名參加!兩場的工作坊皆包含實作課程,詳情請見附件課程表。
111年7月16日(六) 09:00-17:00居家醫療”成人”呼吸照護工作坊
111年7月17日(日) 09:00-17:00居家醫療”小兒”呼吸照護工作坊
指導單位:衛生福利部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合辦單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協辦單位:都蘭診所、維揚診所、育睿診所、行一診所、好康居家呼吸照護所
我要報名7/16(六)成人呼吸照護工作坊>>https://forms.gle/dBafZaTjNCUJcbHYA
我要報名7/17(日)小兒呼吸照護工作坊>>https://forms.gle/qrydbzpphiwFkMtq6
超音波是醫師診斷的重要工具,在宅醫師常需使用超音波進一步診斷與治療,相關應用在甚廣。本課程特聘於頸動脈及肌肉骨骼超音波專精之講師,採分組少人制教學,針對常遇到的症狀進行介紹,並實地操作指導,加強醫師超音波操作能力。精彩可期,歡迎有興趣的醫師們報名參加!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協辦單位: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晴美自由診所、都蘭診所
詳細資訊請見海報及報名表
我要報名>>https://forms.gle/XN8Lh3AFj9z8pUq9A
▶️ 時間:
5/20(五) 14:00-16:00
▶️ 講座研討分享內容:
一、日本預立醫療諮商(ACP)V.S.台灣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
二、日本《認知症者日常生活與社會生活的意思決定支援指南》之研討
▶️ 報名方式(請擇一):
1. 點選報名網址報名:https://reurl.cc/552raR
2. 電洽窗口或掃QR code報名
(報名後將收到手機簡訊通知是否報名成功,活動前一天將寄發簡訊提供線上會議室連結資訊。)
▶️ 聯繫窗口:
1. 黃小姐0973-701-732 / (02)3366-1845
2. 張小姐(02)3366-1261
▶️ 報名截止:
1. 截止日期:5/13(五),報名成功後將以簡訊通知。
2. 人數額滿為止(線上會議室最多只能容納100人)
▶️ 詳細資訊請見海報中說明
承辦單位: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責任安寧終老計畫
過去兩年,突如其來的一場全球流行病讓人與人失去了連結,全球安全系統面臨艱鉅挑戰,人心流離失所;話語權被極權者和有心人把持,各種未經消化的真相與不實資訊廣泛而迅速地朝我們席捲而來。此時此刻,我們最需要的是打破藩籬的對話,一同找回事件的意義。
成大不分系吳易叡老師發起「X 對談(X-Dialogue)」,將於2022年4到6月間舉辦三場跨領域對談講座,迎接後疫情時代的不確定性。在對談中,不同領域的學者和實務工作者互相詰問,追索彼此的學思歷程、研究旨趣和工作內容,反思與我們生活世界緊密相關的重要議題。
本活動以線上直播進行,邀請您一同雲端與會,現在就立刻報名!
活動網站: https://nckuxdialogue2022.ucraft.site
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u3rQ5Z6TBj5nszRn6
資料出處:康健編輯部
作 者:鄧桂芬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居家醫療(又稱在宅醫療)的需求逐年增加,健保署「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劃」的收案人數6年來增加近10倍!但是該如何找到提供居家醫療服務的照護團隊呢?會不會有服務,卻看得到、吃不到?
早期的台灣本來就有居家醫療,特別是交通不便的山區和偏鄉,因為民眾就醫不便,醫師便會離開診所,進到病人家中提供醫療服務。不過隨著交通發達,醫療院所也愈開愈多間,居家醫療的需求量就跟著降低。
隨著高齡少子化的時代來臨,居家醫療的需求又日益增加。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常務理事、宜蘭羅東維揚診所院長陳英詔解釋:「當長輩有醫療需求,但孩子工作忙碌,長輩又無法自行到醫院,沒人幫忙下,居家醫療的需求就出現了。」
陳英詔舉例,臨床上常見老病人長年到某家醫療院所看診,看了10~20年的病以後,換成兒女推輪椅帶他來診間,「後來,醫師就只看得到老病人的健保卡了,因為老病人早就已經衰弱地走不出家門。」
※欲詳讀內文請點選友善連結: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5707
因應高齡化社會發展,推動在宅醫療相關事務,本會於109年10月15日由本會與陳柏惟立委於立法院共同召開「在宅醫療長照與通訊診療創新應用模式先驅研究計畫」專家小組會議,邀請吳玉琴立委、衛生福利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台東縣政府衛生局、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及相關醫療院所等出席與會。
余尚儒理事長表示日本過去20年,一步步推動在宅醫療。首先是在宅醫療先驅者大概是1970年代啟動、80年代開始進行老人居家訪視、90年代有臥床老人逐漸增多,然而台灣現況是日本1996年人口狀況。2000年日本長照保險施行後,因應需求發現需要鼓勵提供24小時服務的在宅療養支援團隊,給予在宅醫師24小時的加成給付,並於2006年再設立「在宅療養支援診所」,也類似就是都蘭診所及台北都蘭診所。台灣面對超高齡多死社會的壓力恐怕是日本的一倍,目前現況高齡速度比日本快,在2022年恐怕就需要有產生「在宅療養支援診所」的方式。有沒有辦法在這10年內可以有政策的規畫,良好的預算與制度等配套規劃,以及後續如何跟醫師公會全聯會一起討論,將逐步讓醫療體系轉向對超高齡環境社會的照顧。
反觀台灣,張凱評秘書長表示,病患自出院端開始就有需求及狀況,如何跟醫院銜接、長照單位召開跨專業團隊會議、以及與案家取得專業的信任?這些問題的背後主要都會是醫院與診所的反映機制要夠快,並且從轉銜的照顧中,建立快速再住院的模式、快速反應與彈性的團隊相關。這些出院病患很不穩定,如何制定出院計劃,需仰賴有默契、有溫度的、高度的密集溝通與合作,以及單一窗口的重要性。出院前的會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透過會議家屬信任關係的轉移的能量才會夠,到底在宅醫療如何跟醫院做銜接? 我們提出(一)出院前,透過銜接會議跟個案、家庭、原團隊高密度的溝通達到共識,才能安排出院後照顧、(二)建立常態性快速入院的機制、(三)建立在宅病人的照會制度,提升在宅醫療照護品質。
會議席間,國泰綜合醫院以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分享有關出院轉銜相關經驗,提到召開出院準備會議都需要耗費較大的溝通成本,在有限的人力與空間下,需要即時聯繫家屬、醫院內部以及診所等,而若醫院端內部有建立一個綠色通道、快速通道,將有助於提高家屬轉銜意願。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羅浚晅副秘書長亦分享表示,現況台灣所施行之「在宅醫療可以也是一種分級醫療的一層」,怎麼樣可以善用醫療資源,然後又可以讓重要的醫療資院讓給急重症醫療。另一方面是評鑑制度也是一個重要工具,是否可以透過評鑑制度的規範與指標調整,也許可以從中有加權評鑑積分與期待,那是否就可以有效的引導及提升出院準備工作的進行。
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熊昭特聘研究員提到在宅醫療是高齡社會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後續也許可以請委員跟衛生福利部繼續支持,也就是後續偏鄉5G的計劃運用,藉由遠距的方式,透過遠距會診、提供偏鄉人力遠距的學習環境等等。目前國家衛生研究院有「偏鄉長照創新計劃」,此計畫為需要連結在宅醫療、長照以及文化,也就是利用在地社區的結合,互相發展培養雙方面的人才,推展在地共生模式。
最後,陳柏惟立委總結表示「在宅醫療」是去中心化、去機構化、產業轉型,讓醫生群體走入民間的產業,今天會議的主要幾個重點是(一)是否可以讓在宅醫療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與車程的條件下,獲得有效的資源、利潤;(二)如何資源整合(包括長照)及落實;(三)如何宣傳這樣的在宅能量,而不影響原本醫院診所、民眾可否接受此在宅模式。而行政資源的整合,需考慮現在在宅診所是否可以經營。考量老年化狀況就是一個必須面臨的環境,長照主管機關與健保主管機關,是否可以評估如何編列在宅醫療的預算,所以之後會再跟行政部門溝通,在現行的制度下在宅醫療還可以如何分配到資源(津貼或健保點數),若沒有那未來還可以怎麼去編列讓在宅醫療夥伴可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