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與醫療如何共舞?探尋日本介護保險與在宅醫療的前世今生
文/趙敏、張凱評 攝影/趙敏
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在醫療與長照的連攜與提供服務方面,還能開創哪些可能?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灣在宅醫療學會日前赴日考察,從不同面向了解介護保險的發展歷程,以及在宅醫療於介護保險中所扮演的角色。
日本於1994年進入高齡社會,隨著家庭的照顧能力降低、衍生許多問題,加上多數長輩被送到醫院,長久下來不但造成醫療保險負擔,也使得生活品質低落,可說是雙輸的局面。
為了因應高齡問題、減少財政支出,並讓有需求的長輩享有妥善照顧,當時的日本社會進行了一項重大實驗──推動介護保險。
日本的介護保險於2000年實施,與醫療保險分開,使用者能享有更多元的照顧選擇,當初的推行有賴各界人士的支持。本月10日、11日,國衛院與台灣在宅醫療學會馬不停蹄拜訪當時參與在宅醫療的成員、厚生勞動省與地方政府官員、媒體界等代表,了解介護保險前90年代的發展歷程及現況。
考察團首先拜訪國立市在地整體照顧推手──現任日本在宅照護聯盟議長新田國夫醫師,參訪新田診所、附服務老人住宅、日間照顧中心、團體家屋,以及結合居家護理所與小規模多機能服務的「看護小規模多機能服務」。
此外,考察團也與國立市健康福祉部官員交流,了解國立市許多政策和做法都早於中央政府,成為全國學習的楷模。主要原因是,新田國夫在國立市執業30多年,除了診所提供在宅醫療,也參與國立市介護保險服務的規劃、建構在地整體照顧系統,積極參與在宅醫療的診所是當地長照勝出的關鍵。
原《毎日新聞》論説委員長、財政諮問會議審議員宮武剛,則從媒體人的角度,分享當初介護保險設立到實施的第一線觀察。他提到,設計制度的過程中,最後採取介護保險獨立於醫療保險,是希望相對於醫療保險強調治療的面向,介護保險更能著重於功能及生活面,透過跨專業團隊的評估與服務,支援失能者享有較好的照護和生活品質。
談及政策,當然不能不提官方推動者。考察團訪問90年代主要決策介護保險制度的主角之一──原社會保險廳長官、前瑞典大使渡邊芳樹,以及曾負責擬定保險條文,現今協調醫療與介護合作業務的官員──厚生勞動省大臣官房審議官伊原和人。
介護保險至今已實施18年,為了鼓勵照顧與醫療有更多連攜,日本持續朝此方向調整。今年適逢醫療保險與介護保險同步修訂的時機,伊原和人提及,在宅醫療、臨終照護、復健及預防等層面,都是今年修訂的重點;未來,建立在地整體照顧系統、讓每個社區的居民都有良好的照顧與醫療品質,仍是日本不變的目標。